再加上講師的分享非常實用,有必要詳記下來作為紀錄。
情緒行為問題處理
翁素珍老師
主要分享當碰到情緒行為問題的學生時:
- 處理自己的情緒
- 處理(預防)學生的情緒行為
- 處理家長的情緒
- 處理身邊同學的情緒
- 老師還可以怎麼做
- 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
- 練習原諒
- 神經認知學上,情緒發展要到25歲才成熟,學生都處於未成熟的階段(我也未成熟),要教導孩子,才能讓他們有所學習、進步
- 對待原本有問題的孩子,要將自己的標準降低,並適時地增強(如果老師的標準永遠不改變,那孩子永遠都達不到老師的標準,留下的僅是習得無助)
處理(預防)學生的情緒行為
- 當學生有情緒行為的徵兆時,例如抓頭、感到煩躁並製造噪音時就必須適時介入處理。
- 學生在劇烈情緒行為前會有徵兆、例如臉部脹紅、聲音變大、雙手握拳,適時地察覺並處理很重要(例如減低任務量)
- 學生的發飆行為是有模式可循的 從:平靜─觸發─激動─加速─爆發─降低強度─復原,像是山峰的曲線,爆發是最頂點,降低強度時漸趨緩和,最後回到復原
- 當學生在情緒激動後到減低強度時不宜和學生談論事件和給予情緒教導,學生這時只是想一個人靜一靜。(也同時避免學生情緒再次激動)